🎈 “求求了,别再更新了!”—— 我们对新科技的热情,是如何被耗尽的?

 “求求了,别再更新了!”—— 我们对新科技的热情,是如何被耗尽的?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“求求了,别再更新了!”—— 我们对新科技的热情,是如何被耗尽的?
导语: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:
走进一家餐厅,想看看菜单,服务员却指着桌角一个褪色的二维码,让你“扫码点餐”;刚下班想清静一会儿,工作群的@和邮件提醒却像幽灵一样在手机屏幕上闪烁;想买一部新手机,逛了一圈发现它们长得像失散多年的兄弟,除了Logo和价格,几乎没区别。
曾几何M时,我们为第一台iPod的诞生而欢呼,为诺基亚的千变万化而着迷,为第一次FaceTime接通时的“魔法”而惊叹。科技,曾是照亮未来的光。
但现在,这束光似乎越来越刺眼,甚至让人感到疲惫。我们不禁要问:那份发自内心的兴奋感,究竟去哪儿了?

01. 那年我们追过的「科技之光」

一个时代,人人皆有选择
还记得21世纪初的那十几年吗?那是一个真正属于技术爱好者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每一次发布会都是一场全民狂欢,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像一次“次元跳跃”。
  • 它解决了真问题: 笨重的CD机一碰就跳碟?苹果用一台小小的iPod解决了,上千首歌装进口袋,单手滚轮操作的“咔嗒”声,是那个时代最酷的节拍。
  • 它带来了真惊喜: 手机是什么样的?它可以是诺基亚砸核桃的硬汉,可以是摩托罗拉Razr锋利的刀锋,也可以是黑莓全键盘的商务精英。那时的手机市场,是百花齐放的设计盛宴,总有一款是为你量身打造。
  • 它创造了真魔法: 第一次用FaceTime看到远方的亲人,那种“天涯若比邻”的震撼,是任何文字都无法形容的“神奇时刻”。它不是什么复杂的功能,却实实在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
那时的我们,对未来充满乐观。我们相信科技会让世界变得更干净、更高效、更充满人情味。我们期待着下一次“革命”,并坚信它会像过去一样,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。

02. 「创新」已死?我们只剩「同质化内卷」

从解决问题,到制造麻烦
大约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,风向变了。那份纯粹的兴奋,逐渐被厌倦、沮丧甚至一丝敌意所取代。
我们发现,技术不再是那个解决问题的英雄,反而更像一个“麻烦制造者”。
  • 手机变成了“一张脸”: 现在的手机发布会,更像是一场“找不同”游戏。除了摄像头多一个少一个,处理器快了5%,剩下的就是“我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颜色”。曾经那个多元化的江湖,如今只剩下“苹果”和“长得像苹果的”两种手机。
  • 万物皆可“大屏+套娃”: 不止手机,汽车也一样。实体按键消失了,想开个空调除雾,得先唤醒屏幕,再点开三级菜单。游戏也变得臃肿,在Steam买的游戏,打开后竟然还要再启动一个厂商自家的启动器,耐心就在这一次次加载中被消磨殆尽。
  • App变成了“臃肿的缝合怪”: 社交媒体早就忘了自己是谁。每个App都想成为“万能应用”,一个聊天软件非要塞进短视频、购物和直播,最后的结果就是——所有App都变得差不多,臃肿、卡顿,失去了最初的纯粹和乐趣。
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:技术在解决它自己创造出来的问题,或者在解决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问题。 那种划时代的飞跃感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、令人麻木的“微创新”和“同质化内卷”。

03. 我们累了:不是因为科技,而是因为「贪婪」

无孔不入的打扰和被剥夺的选择权
技术本身是中立的,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疲惫?答案或许很简单:是那些只想赚快钱、走捷径的公司。
  • 强制的数字化霸凌: “扫码点餐”只是冰山一角。它剥夺了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人享受美食的权利,也剥夺了我们只想安安静静看一份纸质菜单的自由。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被App和二维码绑架时,便利就变成了新的“牢笼”。
  • 永不“下线”的连接: “我下班了,为什么还要秒回工作邮件?” 现代技术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,让我们被迫24小时在线。片刻的“失联”就可能引发他人的恐慌和自己的焦虑。这种无孔不入的连接,正在榨干我们最后的精力。
  • 被利润扼杀的创新: 为什么产品越来越像?因为模仿最安全、最赚钱。与其投入巨大成本去研发革命性的产品,不如复制市场上最成功的模式,然后通过营销告诉你“这才是最好的”。它们不再服务于你的真实需求,而是服务于它们的财报。
我们以为自己拥有无数选择,但实际上,我们只是在被精心设计好的“同质化陷阱”里,选择用哪种方式被消耗而已。

04. 出路在哪?请别把「人」给弄丢了

我们依然热爱创新,但请先回归初心
尽管充满了倦怠,但这不代表我们彻底否定技术。
我们依然会为一些有趣的新东西感到兴奋,比如能把现实P成宫崎骏动画的滤镜,比如谷歌那个强大的视频编辑模型。这证明,我们热爱的,是真正能解决问题、带来乐趣和美的技术突破,而不是重复的、侵入性的、为了利润而生的“伪创新”。
未来,我们需要的技术,应该回归它的初心:
  1. 为人服务,而非给人添堵: 请先解决我们生活中真实的痛点,而不是制造新的麻烦。
  1. 提供选择,而非“一刀切”: 让市场重回“人人皆有所得”的多元化,而不是强迫所有人接受同一种模式。
  1. 尊重边界,而非无限侵入: 在便利和个人空间之间找到平衡,让我们有权利选择“离线”。
  1. 带回乐趣,而非只有焦虑: 让科技再次成为一件酷炫、好玩、令人期待的事情。
说到底,我们怀念的,是那个技术充满善意和想象力的时代。我们不讨厌技术,我们只是讨厌那个把技术变得无聊、贪婪和不近人情的商业逻辑。
希望有一天,我们能再次找回按下开机键时,那份发自内心的、纯粹的兴奋感。
#技术倦怠 #科技创新 #用户体验 #数字生活

上一篇
N100软路由性能“翻车”?别急着下结论!硬刚小米7000,结局反转再反转!
下一篇
微软王炸!Windows 12“中枢”概念设计疯传,开始菜单变身“万能传送门”,看完我直接“Oh ho”!
Loading...